之前~大家都在討論著"父後七日"的劇情與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禮俗,
雖然我還沒觀賞,但有些想法與心情。

記得已故作家:曹又方,曾在2001年時,
先自行舉辦過一場"生前告別式",在當年是個創舉,
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雖然她直到2009年才過世。
在當時我很震撼,也讚許這樣的行為,甚至期許自己能效法。
但是,事到臨頭必須真正面對死亡的那一刻,
或者說親友必須接受這人完全不在世間了的事實,
大家應該都很難灑脫吧!

聽說:人在將走斷氣時,你的一生點點滴滴會如走馬燈般的跑一回。
當一個人"過去"了,真的還能感受到別人怎麼評斷自己嗎?
喪禮時,總是將往生者的生前習慣;飲食;愛好,
以陪葬火化或言語祝禱的方式,
讓親人可以在另一個時空裡有盤纏資糧,甚至花 錢買來"孝女白瓊"
在特定時段裡嘶聲吶喊哭泣。
我納悶這些眼淚,到底是為了死人還是演給活人看的。

以前看過一部電影"一路玩到掛"
片中描述著一黑一白的兩位老男人,有著階級與財富的懸殊,
卻在因病同房的機緣下,由有錢的白人資助結伴去旅行,
而非在醫院裡等死。
這一切也讓貧窮男實現了一串的夢想清單,
兩人都在生命終點前,完成了各項的冒險旅程體驗。

兩位老人是豁達幸運的!
比起很多"坐以待斃""猝不及防"而離開這世界的人,
他們示範了一種提前規劃與行動的勇氣。
但是~如果輪到我們自己,就真能義無反顧的勇於去實踐未圓的夢想嗎?
*我希望我能*

前陣子,我和陳老師2人窩在沙發椅時,
我慎重地向他訴說:你若疼惜我,就讓我自私的先走一步。
我不要繁文縟節,盡量簡單儀式,
也將我生前珍惜的物品分送親友,然後火化樹葬就好。
他連忙在旁:!! 不准再說...

嗯~若人生最後一站的旅行,可以在有時間與心理準備下好好規劃,
然後一一道別而劃下句點,豈不美好!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