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3 / 21
早餐後,展開路克索西岸之旅
在古埃及神話中,西岸的日落代表往生之旅,象徵著尼羅河西岸是埋葬亡靈之地
*這天是埃及的母親節
★太陽神曼儂巨像( Colossi of Mammon )
由第十八王朝末期的阿梅諾菲斯三世(Amenhotep III)所建
神殿包含了三道塔門及一座主殿,規模直逼卡納克神殿
只不過位置太靠近尼羅河,神殿隨日積月累的氾濫沖毀
只剩下法老的雕像還在原地
希臘歷地學家報告,由於西元前27年的地震使北神像從肩部到骨盆裂開
從那一刻開始,每當太陽升起時,巨像便會發出聲音,開始說話
其實是裂縫灌風時發出的聲響
因此以希臘神話中協助過特洛伊抵禦希臘人的曼儂命名
傳說聽見曼儂的聲音會帶來好運,曼儂之名也代表著「日出的統治者」
後世法老為了感謝曼儂,命人修復兩尊巨像,結果巨像從這一刻起又停止說話了
現今僅留這兩座巨像,幾千年來默默守護著埃及
也如同守護神一般,日夜守護著帝王谷的入口
★帝王谷 (Valley of the Kings)
位於尼羅河西岸,隱密在峭壁乾涸的溪谷深處內,屬於埃及各代法老的陵寢
每座皇陵皆是從岩石中穿鑿而入的
帝王谷18王朝開始,由於金字塔的光芒太過於醒目,成了盜墓者鎖定的目標
因此再也沒有法老王願意再興建金字塔
一直到新王國以後,一些聲名顯赫的法老王將他們的陸墓朝地下發展
目前挖掘出的有近70座,其中以少年圖坦卡門陵寢最為轟動
將參觀各代法老王的陵寢,門票包含參觀3座帝王陵寢(視當時對外開放參觀的其中)
從現代回到三千年前,有一種霎那間穿過時光隧道之感
抵達後安排搭乘★造型小火車拜訪帝王陵墓
為了避免可能的破壞,帝王谷內的大部分墓穴並不對外開放
而且18個墓穴亦很少在同一時間開放,關閉墓穴通常是為了進行修復工作
現在導遊不能跟我們一同步入墓穴內為遊客講解,所以會在入口處解說重點之後
我們再進入墓穴參觀,也要保持安靜,參觀時以單程的路線魚貫地進出
目的是為了減少參觀的時間及減低遊客對墓穴壁畫的損壞
重點,嚴禁在墓內拍照
下車,準備進入
各陵墓大小不一,陵寢內的壁畫以天然的顏料繪製
歷經數千年依舊鮮豔,奢華程度與法老王在位期間成正比
陵墓以從拉美西斯七世(KV1)到妮赫美斯·貝斯特(KV64)的發現順序編號
儘管一些陵墓古時就被發掘,有些陵墓是空的,有些的主人仍然未知
今日參觀以下三處陵墓:
KV2拉美西斯四世(Ramesses IV)
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
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個兒子
在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因他的四位兄長都已經去世,所以他被封為王子
由於拉美西斯三世的統治長達三十多年
一般認為拉美西斯四世大約到了40歲才成為法老
拉美西斯四世在位時,埃及國力衰弱,所以KV2的設計簡單
整個陵墓筆直而輕微向下傾斜,入口有兩行樓梯通往地下通道,而該通道可分為三段
經過三段的走廊後便到達前廳,前廳之後是墓室,而墓室的後面是幾間細室
KV8麥倫普塔(Merneptah)陵墓
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任法老,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位兒子
(約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—約公元前1203年5月2日在位)
即位時已近六旬,父王統治後期,埃及的戰備已經廢弛
利比亞人逐漸進入三角洲西部地區,進攻埃及的領土
KV8與其他拉美西斯二世之子葬在帝王谷的墓穴均位處低窪
因此常受到水災山洪的蹂躝,導致KV8內有一部份的文物嚴重毀損或不見,無法復原
不過也有一些壁畫和文物仍保存著完整無缺,壁畫顏色也無變更過大
但畫中藍色和綠色區塊已經開始褪色
KV57哈倫海布Horemheb陵墓
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(約公元前1319年—約公元前1292年在位)
他恢復了被阿肯那頓廢除的傳統,重新以孟斐斯為首都,恢復崇拜阿蒙
同時在埃及卡納克建造前所未有的多柱式大殿
他使埃及十分繁榮,通過重建貿易商隊恢復了國外領地
爾後參觀由古埃及權傾一時的女法老所建
哈姬蘇女王神殿Temple of Hatshepsut
★哈姬蘇女王神殿 (Temple of Hatshepsut)
是埃及史第一位女法老王(西元前1503~1482年)
丈夫過世後,自任為法老王,就像中國武則天,執政12年,統一了上下埃及
該神殿就是由她下令所建,由於這座神殿外觀相當現代化
也是全埃及唯一的一座三層巨大的露台,佔地非常寬廣
高雅脫俗的秀麗造型,更與大自然山壁結合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
充份的展現了古埃及人對法老王的崇拜與法老王權力的象徵
並讓建築師塞奈姆特(Senenmut)名留埃及,博得史上偉大的建築師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