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9 / 14
第02天
陽朔→船遊灕江短線船(福利碼頭)→銀子岩
→遇龍河漂流+漁鷹抓魚→印象劉三姐(貴賓席)
桂林山水甲天下,陽朔山水甲桂林
可見陽朔山水的美絕非一般,在桂林陽朔境內灕江水域卻是最美的景觀
而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
全長430.5公里,流域面積158.47平方公里,常年水質清澈,水流緩緩
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條龍巡遊至此,看見這般如此美境
就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不少,便潛藏下來不走了
而這條龍晚上總愛浮出水面貪婪地觀賞美好地風光
河邊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這條龍,這就是遇龍河的名稱由來
旅行社安排搭乘竹筏船漂流在遇龍河上
一船可坐八個人,配著一位專業搖槳撐竿者
出發囉
唱山歌的姑娘拿著大聲公
河岸綠草如茵、翠竹蔥郁、樹木繁蔭、清澈透亮、魚兒閒遊、水筏飄搖
微風拂過水面,泛起陣陣漣漪,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
遇龍河旅遊景區,真是渾然天成,巧奪天工
河面的平靜優雅,仿佛一面大鏡子,將橋與白雲都倒映在你面前
一切都是那麼原始、自然、古樸、純淨的山水園地
若說桂林山水是大家閨秀,遇龍河則是小家碧玉
河的歌唱,風的耳語,滿眼盡是青山綠水,如同一座渾然天成的世外桃源
搖槳夫
漁鷹抓魚:魚鷹原名鸕鶿鳥,取其「獵魚之鷹」的意思
桂林漓江的漁民,千年以來,最傳統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魚鷹來補魚
現在幾乎成為為觀光客的表演
竹筏兩端各據守著一隻魚鷹,漁夫立於中間操控竹筏
漁民以稻草微微繫住魚鷹的喉部,使魚鷹以喙捉魚後,把大魚含在頸間
漁夫再把魚從魚鷹口中取出,等待把魚拿出後,再另外給魚鷹奬賞
事後導遊說:魚鷹補的魚早就死了,放置在固定的魚網內,做做秀唬唬觀光客
遇龍河的美是靜諡的、是流動的、是清澈的、是溫柔的.....像一位不染塵埃的少女
靜靜守著每一個日出日落,筏舟遇龍河上,你就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美景
晚餐:啤酒魚風味餐
在下榻的新西街貴賓樓飯店內用餐
公商廣告時間:導遊招待的桂花酒&茅台酒
ps:雖然參加的是團費稍高的無購物團,還是有置入行銷的行為
今天晚上,陽朔的觀光客大概都聚集來看印象劉三姐
1961年,電影《劉三姐》誕生了,該影片是在桂林拍攝的
影片中美麗的桂林山水、美麗的劉三姐、美麗的山歌迅速風靡全國及東南亞
以張藝謀、王潮歌、樊躍為總導演,梅帥元為總策劃
製作的桂林山水實景演出《印象•劉三姐》
無疑給劉三姐的傳奇故事更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
印象劉三姐,桂林山水之最的陽朔縣書童山段,方圓四平方公里的灕江水域
以十二座山峰、廣闊無際的天穹做背景,構思獨特、色彩絢麗
印象劉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、最具魅力的山水實景劇場
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與廣西少數民族風情、灕江漁火等許多元素創新組合
不著痕跡地溶入山水,還原於自然,成功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
把廣西舉世聞名的兩大旅遊、文化資源:桂林山水和劉三姐的傳說
進行巧妙地嫁接和融合,讓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演出
山峰的隐現、水鏡的倒影、煙雨的點綴、竹林的輕吟、随時都會進入演出
領悟到山水實景演出的神奇魅力,如詩如夢如幻
表演章節從序·山水傳說開始,再來紅色印象·對歌、綠色印象·家園
金色印象·漁火、藍色印象·情歌、銀色印象·盛典,到最後的尾聲·天地唱頌
六百名的演員都不是專業演員,是白天有工作的人,晚上再來這表演
印象劉三姐的燈光、音響系統均採用隱蔽式設計,與環境融為一體
水上舞臺採用竹排搭建,不演出時可以拆散、隱蔽,對灕江水及河床不造成影響
聽看一場印象劉三姐,桂林的山,灕江的水
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,留下永不可抹去的記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