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日:2018 / 9 / 13
旅遊地:<山東風光>曲阜孔府宴、孔景區 day3
離開了濟南趵突泉公園、大明湖之後,搭車約2.5小時→曲阜
中午在古城內的闕里賓舍享用孔府宴,以前是孔府的一部分,緊鄰孔景區
2016年,這裡被列入“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”名錄,
餐廳是由當代建築大師戴念慈少見的遺世之作
而闕里賓舍四字是美術巨擘劉海粟所題
水池園景環繞,窗景幽美
孔府菜基礎來自山東魯菜,吸收宮廷菜和淮揚菜的菁華
充分體現中國烹飪藝術之色、香、味、形四大要素
孔府宴就是當年孔府款待貴賓、襲爵上任、祭日、生辰、婚喪的高級宴席
是歷經數百年發展而自成一體獨具風味的家宴
非常講究禮節儀式,是中國古代宴席的典範
清朝時,第一等宴席是招待皇帝和欽差大人的滿漢宴,又稱滿漢全席
是清朝國宴的規格,全席共196道菜,十個人需吃四天
第二等宴席是平時的壽日、節日、待客之菜餚,也是現在旅遊者吃的孔府宴
午餐:孔府宴RMB80
入席附上手工剪出的福字花,可帶回留作紀念
孔府宴的另一個特色是,宴席菜單內容多是採「四四制」來排菜出菜
亦即一套宴席中各名目都是一次出4樣
四乾果、四冷盤,福字盤是由新鮮山楂肉壓模製成,微酸微甜的涼糕,入口滑嫩
服務員說這道紅乾棗以桂花蜜汁漬過再風乾,棗肉鬆棉有桂花香氣,讓我驚艷
陽關三疊:受王維的一首“西出陽關無故人”的啟發而製作
常用來送別友人,表達主人對友人依依離別之情
以雞蛋煎成薄皮,夾入一層雞茸一層蝦泥一層韭菜,煎至金黃,十分綿軟可口
魯壁藏書:秦始皇統一六國、焚書坑儒,孔子第九代孫孔鮒將書藏在故宅牆壁內
孔家人為了紀念這個故事而設計了這道菜
捲餅捲著肉乾跟大蔥(束脩),仿造竹簡作為儒學重獲新生的代表
蔥油鱸魚
孔門豆腐:看似簡單調味的燒製豆腐,卻是用曲阜特有的以木炭熏製
入口有淡淡的熏香,外皮紮實內軟綿帶味
一品海參
詩禮銀杏:孔府故居有一個「詩禮堂」,院前的銀杏樹結白果
孔府家廚就將白果以桂花糖蜜滷製,外Q肉軟香甜
是孔家人招待外賓的誠意菜色
大廳旁有捏麵人展售,作者:張震
能在孔子講學的闕里,吃上一頓千年料理,體驗一餐聖人的滋味,有滿足
吃飽後,乘坐馬車要來參訪孔景區
孔子: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
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,是儒家學派創始人
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人(今山東曲阜)
祖籍宋國栗邑(今河南夏邑),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
三孔景區
孔府、孔廟、孔林,統稱三孔,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
推崇儒學的表徵,以豐厚的文化、悠久歷史、豐富文物珍藏而著稱
在中國歷史和世界西方文化中享有顯著的地位
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
孔廟外大門仰聖門,也是明清時期曲阜的正南門
門上「萬仞宮牆」四字,門後為「金聲玉振」牌坊
曲阜的孔府是中國保存最好、規模最大、是典型的官衙與宅第合一的建築群
孔廟第一道門欞星門,建於明永樂年間,門前立有著名『下馬碑』
第二道聖時門,真正進入孔子廟
第三道弘道門隨後來到藏書樓奎文閣,特殊木造結構是古代著名樓閣
孔林二門:神道長約400米,神道兩側整齊排列著蒼檜翠柏,兩旁圍以紅牆
石刻碑文
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,高32米,長54米,深34米
殿前有杏壇、殿內則有孔子彩塑立像,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歷代先賢塑像分侍左右
殿內高懸「萬世師表」等十方巨匾,三副楹聯,都是清乾隆帝手書
殿外前檐十柱深浮雕雲龍紋,每柱二龍對翔,盤繞升騰,精美絕倫
孔廟兩千多年歷史的建築,與北京故宮、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
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,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
入聖人之門,迎面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屏門,建於明弘治十六年(1503年)
門為木構,頂復灰瓦,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
前後各綴有四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,周圍不與垣牆連屬,獨立於院中
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「恩賜重光」匾額,故稱重光門
當年,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
每逢孔府大典、皇帝臨幸、宣讀詔旨、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
才會在鳴禮炮聲中將此門打開
閣老凳:通廊裏有一大長條紅漆凳
據傳是明代權臣嚴嵩被劾將要治罪時
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聖公向皇帝說情
孔府主人並未應允,而此凳就是當年嚴閣老坐候之椅
這是一張冷板凳,遊客千萬不要坐上去
花園內有一棵五百多年樹齡的柏樹,一樹生五支,中間寄生一株槐樹
非同種但同根,有大愛無疆,博愛包容之勢
被稱為五柏抱槐,是一大奇景
走到最後是孔府的後花園,假山、池塘、竹林、亭台、曲橋.....
有當地的導覽員解說,當下認真聽聽,現在卻都記不全了,多包涵
待續..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