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日:2020 / 12 / 23
旅遊地:澎湖!小池角雙曲橋、玄武岩、二崁、大義宮
要前往小池角雙曲橋,天空還是濛濛地....
竹灣國小慶百年的裝置藝術
小池角雙曲橋:位於西嶼鄉
擁有夕陽、潮間帶與蜿蜒入海的海中長橋
在漲潮時有海天蔚藍,或退潮時有大片裸露潮間帶岩盤
小池角潮間帶為當地村民退潮時撿螺拾貝,從事休閒漁業活動兼貼補家用的地方
日落時分夕陽剛好從前方海平面緩緩落下
夕陽美景坐在海中涼亭觀賞更有其味道 (引用沿著菊島旅行)
雙曲橋蜿蜒入海,潔白的橋搭香菇形狀的綠白涼亭,還蠻可愛的
退潮時,雙曲橋下就露出大片潮間帶岩盤
像個飛鼠似的跳拍
大菓葉柱狀玄武岩:位在西嶼鄉濱海公路
發現過程是當初日治時期為連絡西嶼跟馬公的海上交通
決定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
挖取石塊泥土時才意外讓這片沈睡千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露臉
大菓葉柱狀玄武岩:
這片雄偉的玄武岩石壁,是因為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,溶漿冷卻收縮之後
岩體產生的五、六角形的岩柱破裂,這種破裂面舊稱為柱狀節理
因為整片山壁都是這種柱狀節理,而且高度夠高,形成非常特殊的景觀
每逢大雨過後,玄武岩前方的凹地正好盛接了積蓄的雨水
高聳的岩壁倒映在水面上,形成獨特驚奇的畫面,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
前方濱海公路的盡頭,蔚藍海岸線遇上壯麗的柱狀玄武岩
呈現出如畫般的美麗景色,怎能不被這片景色給震懾住
由於長年覆蓋於表土下,所以節理保持得相當完整
景觀特色:柱狀玄武岩是火山熔岩爆發後遇到海水
快速冷卻收縮後凝固成六角狀玄武岩,形成非常特殊又令人驚嘆的壯闊景觀
二崁聚落保存區:位於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,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
聚落的空間形式仍保有許多傳統特色,空間分布上並具有調節氣候的益處
其意義在保存漢人開拓台、澎的一個足跡
將原有的生活文化、民俗風情也繼續傳承下去
1989年被政府定位,於1993年規劃後進行各項整修工程迄今
2001成為傳統聚落特定區,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
金瓜裝置藝術
二崁是國內少數的傳統聚落保存之一,並發展成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小型展覽館
有常民生活館、潮間帶館、社區博物館、漢藥館、童玩館、褒歌館....
ps:冬季很多沒有開放營業
二崁學堂
褒歌館
陳家古厝小舖
二崁聚落陳家古厝:位於西嶼鄉二崁村6號
源自於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人陳延益在此定居,,並發展出陳家村
由於澎湖冬季東北季風強大因此建於低地
為閩南五落式古厝,門廳、客廳、後廳三落之間並皆以天井串連
口字型的傳統合院配置型態形成室內外動線縱橫交錯
以澎湖當地的咾咕石與玄武岩做為牆身,支撐屋頂結構
並有書畫彩繪、交祉陶、彩繪磁磚、泥塑的傳統建築裝飾
相當具有澎湖的傳統工藝之美,1988年列為第三級古蹟
古井、木輪、石臼都是這裡早年的生活用具
此刻,下起傾盆大雨,也沒有開放廳堂參觀
二崁杏仁茶:門口有個巨大茶壺相當顯眼
傳統美食杏仁茶
香氣四溢,入口濃郁的杏仁香,立刻擄獲我心
配個小點心枕頭餅,剛剛好
走一趟二崁,天然的二崁傳香、香濃的杏仁茶香、土仁粿的花生香....
帶著滿溢的香氣和暖暖的人情味,幸福,不言而喻
大義宮: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內
建於西元1862年,主祀著武聖關公的文人形象:文衡聖帝,歷史相當悠久
近年來因改建而使得廟宇的外觀變得富麗堂皇,頗具雄偉宏觀的氣勢
大義宮的觀光噱頭在於廟內地下室有一曲折的洞穴
以咾咕石砌牆並裝飾各類蓮花造型的照明燈飾
鑿有多處水槽餵養7-9隻的海龜,其中包括保育類的綠蠵龜
其中一池為許願池,許多遊客會於池中投擲錢幣許願
沒有入內參觀,無圖片
D海龜彩繪牆
一日東南北環的行程在此結束
來到澎湖除了夏日海上遊樂外,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、豐富人文歷史
都可以盡情體驗感受澎湖的魅力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