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日:2023 / 1 / 20
旅遊地:過年走春~花蓮.小錐麓、砂卡噹步道D3
早上離開宜蘭南澳的碧候溫泉後,驅車前往蘇花改往花蓮前進
台泥DAKA園區內的太陽能板花朵
園區設有星巴克、廣場水舞表演、7-11、美食市集、生態教室、化妝室.....
停留休息時下了大雨,沒有久留繼續行程
清水斷崖:位於和平和崇德之間,是臺灣東岸的一大奇景
清水斷崖高一千多公尺,以極近90度的角度緊臨太平洋,公路蜿蜒曲折
一邊懸崖峭壁,一邊汪洋大海,形勢險峻,讓人嘆為觀止
幸運的話,還可以看到火車過斷崖中的隧道
居高臨下,可飽覽太平洋及清水斷崖的美景
太魯閣遊客中心
總面積約三公頃,設置遊客中心、國家公園管理處、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
館內設施
1.兒童環境教育館
本館展示以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為目標,展示內容以適合5-12歲小朋友為考量
2.特展室
特展室位於遊客中心地下樓,展覽活動依展期規劃不定期更新
3.人與自然館
以立霧溪流域為空間主軸,以太魯閣人遷播乃至生活為故事經緯
鋪述人與自然交織成的歷史
4.生態遊憩館
以維護天然環境、保育生物多樣性以及維持文化多樣性等特色為體驗方向
生態遊憩館
今日的重頭戲就是小錐麓步道&砂卡礑步道
#步道沿線無設置廁所,請行前於太魯閣台地如廁
離開遊客中心後,依循指示牌穿越斑馬線後
看見隧道口,沿著左側人行道的原住民圖騰往前行
小錐麓東段:長度約450公尺,地形變化豐富,能欣賞壯闊峽谷景觀
遠眺立霧溪出海口並體驗自然生態與多變地景,因峽谷地形步道路幅受限
規劃以單向通行方式確保動線順暢,請遊客行走時由東向西單向進行
東段棧道階梯上下曲折,林蔭路段易濕滑,請小心慢行並注意落石
左側棧道吊橋限行20人、右側探索吊橋限行5人
先生走棧道吊橋
請勿搖晃嬉鬧以確保通行安全
我來走探索吊橋
過吊橋後往回看的景觀
通過吊橋後,地勢漸緩,有一座觀景平台
觀景平台旁即是砂卡礑隧道西通風口,地勢平坦
長著台灣櫸、九芎、光臘樹、山肉桂,不妨在這小憩片刻
準備接砂卡噹步道
砂卡礑步道: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.1公里,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
海拔約60公尺,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,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
坡度較緩的地方,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
坡度較陡的地方,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,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
茂密的森林,清澈的溪水,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
動植物生態豐富,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
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,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
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,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
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,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
砂卡礑溪形成峻秀的峽谷,清澈的溪水、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
五間屋
過去因有五間房舍而命名,此處為平坦的河階地形
至今仍有太魯閣族人在此農耕,以種植山蘇等作物為生
太魯閣語「斯維奇」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
包括稜果榕、幹花榕、雀榕、水同木....由於此地榕樹族群數量相當多
太魯閣族人也以「斯維奇」為地名
本步道五間屋(1.5K處)之後屬自然原野步道,請小心懸崖,注意毒蜂、毒蛇
通過此柵門往前行
大水管
橫跨砂卡礑溪谷的綠色大水管,是立霧發電廠引立霧溪水發電的輸水管
水管下方的溪床開關,形成2-3個大水潭,水色是翠綠或碧藍
平靜的潭面下,除了堆積的卵石之外
也常有許多鰕虎平貼在石頭上或啃食石頭上的青苔,適合觀察水生魚類
在此原路折返(穿著雨一步行,一路上雨勢忽大忽小)
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,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
銜接小錐麓步道
除了攝影什麼都不取,除了回憶什麼都不留
請勿採摘花木、撿拾漂流木及石頭,以免觸法
回到太魯閣遊客中心停車場......待續